1天不知道為何跟朋友聊起溝通這檔事。他講起有關磨合這件事,我接著談所謂溝通的重要性。這一年多,有點受不了周遭的環境充斥著「你訊息」(You-message)這樣的氛圍。這樣開啟談話的方式,諸如「你為什麼沒有……」、「你為什麼要這麼作……」,其實每天都充斥在生活當中。有時甚至還是一些人開啟每一天嶄新生活的序幕。

這樣的說話方式大多來自家庭或教育的形塑。一般人在說話時,常滔滔不絕地講出心中的感受,卻忘記要顧及接受者的情緒。溝通——乃至於對話,都涉及到傳播者與接受者——雙方面的角度。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理解旁人遞過來的某句訊息,有點像在經歷瞎子摸象的過程。不光得解讀對方所使用的語句意涵,多少還得揣測那語氣背後蘊含的情緒與態度。為了做有效的溝通,對話雙方的態度變得十分重要。那到底要用什麼方式,才能降低上述這種有如瞎子摸象、憑空揣測的景況?

我認為在生活中多利用我訊息(I-message)是個有效的方法。「我訊息」是項基本的諮商技巧,常用於輔導原理或者是班級經營等課程上。當我在上這些課程時,發現無論是「我訊息」或者是三明治溝通技巧目的都在避免接受者因為太多以「你」開頭的指責,而心生不滿。

這進而讓我對自己的說話模式產生了省思。大多的時間都在外為瑣事奔波,等回到家時,反而是我卸下武裝,言語卻變得尖銳的時刻。而當靜下心來去觀察生活周遭每個人的說話, 還有揣度自己與他人的對話時,常特意觀察、思索這種一直用「你、你、你」開頭的模式,到底會帶給對方什麼樣的感受?「我訊息」——這樣的方式也有助於自己說出內心積藏已久 的感受,這樣反倒由詮釋的角度得以擴大,讓接受者能瞭解自己到底在想什麼。

這樣或許會減少他人瞎子摸象,甚至是造成誤會的可能。這樣才能使溝通更無障礙,也更圓融以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