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為什麼,某天在處理一檔事時,突然浮現了這四個字:「不役於物」。刻意摒除了一些人際上的觀察與接觸後,視野變得狹窄,但觀照自己的機會卻變多了。今年台北的天氣,回復成我剛上台北讀書的那一年,差不多的冷冽、多雨。生活很匆忙,每一刻都忙著學習,但總是有一些事情還是需要好好面對,比如說,老爸在電話那一頭說著「好好保重身體」,老媽隨性的來電,句尾總附著一句「論文寫得怎麼樣了啊」;或者是透過電話,接收朋友的情緒,而透過朋友,釋放我對生活的不安。

不役於物,真的太過於困難。畢竟自己一直是個那麼容易受環境和他人情緒感染的人。旁觀他人的不安,有的時候好想請他放下一切煩惱,別讓擔憂與害怕侵蝕了心靈。但人總是說得簡單,可是實踐得少。也許一不設防,所謂的物欲、雜念、恐懼、擔憂、害怕,又在無法覺察之後,悄悄滲入心房,拼命把一切都放大了,卻把自己縮得好小好小。看著可以說跟自己相關,但轉身又能暫時捨去不理的事物,或許給予祝福,讓時間去處理是個比較好的方式。我也期許自己,在面對生活中的那些不知所措與軟弱,例如無法控制的上課氣氛、與其始終備課備得不完整,帶著擔憂與恐懼的老師,我應該更有勇氣一點。面對油條到不行的學生,要強韌一點(我真的受夠這種孩子了!除了變犀利,好好電電他,我想別無他法。過去面對自己討厭的人,我會選擇避不見面。但現在面對這種又油又黏的學生,無法不理,老天爺是在趁機考驗我嗎?),期許自己好好面對生活、論文、睡眠、總是排隊排得好長的書籍們。不役於物有困難性,但始終保持覺察力,也有其重要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