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詞不知道意思:
1.石樂的"均百姓田租之半"
2.符堅的"親耕藉田,其妻苟氏親蠶於近郊"
3.拓跋珪的"息眾克農"和"給內徙新民耕牛,計口授田"

   這三個在5-1學習模仿漢人典章制度跟農業生活的部分。
   魏晉南北朝這些"滲透王朝"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政權,
   當然無力自己創造新的制度,也沒辦法單獨統治胡人加漢人
   所以這個時候會聘請漢人協助,還有模仿漢人的生活方式
   為了要恢復生產力(因為戰亂導致生產力下降,這個時候要開始慢慢回復)
   所以石"勒"這個均田稅之半的措施,其實就是輕稅(稅砍一半),讓百姓好過生活
   "苻"堅第一次統一北方,就學習漢人君主親耕,把他太太拉去養蠶,也是要提升生產力作 
   個榜樣

   拓跋硅建國,息眾代表要休養生息,給百姓牛又分田地,是為了鼓勵耕種



 
4.金朝的"猛安"和"謀克"

    征服王朝統治漢人跟統治本族人會有不同的方式,
    猛安跟謀克其實課本有,你沒看仔細。這是一種女真人結合軍事加行政的方式
    猛安是千夫長,謀克是百夫長,十個謨克會換一個猛安
    他們都是軍事單位,也同時是首領的稱呼。

 
5.蒙元的"怯薛"

   這個名詞我沒有上到,你在課本哪裡看到的?
   怯薜在元代一直都是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集團,專門為蒙古人服務,所以幾乎都當高官。
6.蒙元漢化的"祖述"和"變通"

   你還是要回到征服王朝的概念,瞭解蒙古人為什麼是抵抗型。
    他們對漢人跟南人排斥,又急於想要抗拒漢化。
    祖述是指「祖宗家法」,變通是利用二元政治,既可以維護原本蒙古人的生活,
    又可以以漢人中央制度維持元帝國生存。課本78頁解釋得滿清楚的。
7.蒙元的"分化強酋"

    分化強酋不是元朝的,請注意是課本P79,這是明成祖以後的制度。
   蒙古人跑回北分去分裂,變成韃靼跟瓦剌。
   利用分化的政策,韃靼強就輔佐瓦剌變強,讓他們互相制衡,
   明朝就不用費太多力氣。
   相反的,瓦剌強就輔佐韃靼,讓他們沒有辦法南下侵略明朝。
 
8.滿清的"改善圈地"

   這跟滿清一入關恩威並施中的「恩」有關。
   原本滿清八旗一入關,會自己看中哪塊地就搶過來圍起籬笆,所以叫「圈地」
   為了要拉攏漢人,所以滿清政府承諾要改善這樣的狀況,

   免得漢人受到太多欺負覺得不公平。

9.滿清漢化的"參漢酌金"和"國語騎射"

   注意努爾哈赤還是抵抗,但皇太極建立後金,已經有政府了,
   為了要管理,所以得創體制,但自己又沒辦法,所以他參考漢人還有金
   朝人的體制, 學習如何管理朝政。

   國語騎射則從康熙開始,已經是滿漢融合了。
   但又不願意放棄滿洲人的特色,所以要求他的子孫一直要會說寫滿語,
   一直保持女真人狩獵的傳統,所以叫做「國語騎射」

10.占城稻到底是什麼?(04/30,112同學問)  
  占城稻就是你們國中學的「早熟稻」,擁有耐旱跟早熟的特性,種植時間比中國本土的品種來的短一些,但對環境的要求沒那麼高,所以傳入中國後就廣泛在長江一帶種植,讓這個
  時候宋代的稻米產量變高。

11.為什麼隋唐府兵制的番上會讓人民負擔加重?
這其實要回到我們講隋唐府兵制跟西魏北周那個時候的府兵制有什麼不同。隋唐的府兵制仍是部分徵兵,但此時要人民自己糧食衣裝,所以才會有木蘭詩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長鞭」的狀況。又要定期番上(入京負擔守衛),無形中都加重了隋唐府兵的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