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去聽徐佳瑩,看他從星光三班到現在,一樣鄰家女孩模樣,隱隱透露出快要30歲女生的成熟,真的很厲害。


劉若英在他專輯歌詞本的最後一面,寫了一封信給二十年前的自己。其中有一段這樣寫著:「但你知道嗎,一首歌、一張唱片,其實不可能把你生活的全部都一一展開,也無法把你的情感全部包含在內。」

但我必須要說:我很謝謝自己用國語流行音樂餵養自己的這段日子。

國高中陪伴我的是:張學友、鄭中基、無印良品、莫文蔚、梁靜茹、劉若英、蕭亞軒、孫燕姿、陶晶瑩、梁詠琪、萬芳、王菲、戴佩妮、五月天....族繁不及備載。剩下的陳昇、李宗盛,還有一些老歌,都是大學以後才聽的。

這樣很偏執也沒什麼資源的生活,導致我的西洋、東洋音樂基礎完全等於零。而且不問歌手,只問喜歡與否。哪天coldplay來台灣開唱,我才會想要追星吧?

每個階段,有一些代表歌。想起萬芳的「孩子氣」,我會想到國中為了想要考上第一志願,拼死拼活唸書的自己。(但我感謝自己到最後用推甄選擇進入高中)

蕭亞軒「明天」(蕭亞軒現在真的爛得很誇張)跟戴佩妮的「怎樣」兩張專輯,陪我度過高三的學測。

升大一的那段時間,最深刻的大概是梁靜茹出了「分手快樂」,這首歌大概過了一百年在華人音樂圈都還是會留下一些記錄吧。

接下來買CD的次數,每年成等比級數遞減。當我們習慣於聽電腦裡的音樂時,放棄了很多編曲中樂器的重低音效果。我常常想:「還好困難時,我還有音樂跟閱讀」。用耳機可以阻絕一下那些痛苦、過不去的時刻。

之後重要的一些代表歌,比如說萬芳曾經唱了「夜照亮了夜」,讓我哭得嚴重淚流滿面。前三年寫論文寫到撞牆時,謝謝張懸做了「城市」這張專輯,還有萬芳的「一切如新」這首歌。

去年考教師甄試考到快升天時,我常常放張懸的「關於我愛你」、陳勢安的「勢在必行」、還有五月天的「第二人生」。

這幾年開始有一搭沒一搭追著一些表演跟演唱會時,發現我的肢體律動越來越好。因為在燈光絢爛的Live表演中,我可以漸漸忘了我是個沒畢業或者是沒考上正式職的不成功人士

然後昨天徐佳瑩在唱「理想人生」時,我還是忍不住淡淡地哭了。到底什麼是理想人生呢?這個問題大概可以想一輩子吧?

但還好,我擁有被這些歌手餵養長大的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