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16 Fri 2011 02:48
  • 密碼文章 PPT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全小寫
  • 請輸入密碼:

不知道為什麼,這段時間覺得自己這十年來的學習,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自己。更或者,我念的那些教育理論、形象建構、人物評價,其中受到療癒​的還是我自己。旁人看見的是學歷上的光彩,但學習卻無法治癒我在團體間找不到自​我認同的傷害。不過還好上了大學念的都是跟"人"有關的科目,滿​足了這方面的觀察興趣。寫得有點雜,但直到今年我才更明瞭為什麼​這段路得繞遠路的原因。還好不遲;還好,我喜歡今年開始形塑而成​的狀態。值得努力下去的方向還有更多。—2011‧八月


前幾個月,某班的學生在課堂上因為我把睡覺的學生叫起來,隨口說了一句「老師,他已經沒救了,不要理他」。當下我的反應是很激烈的,我認為每個人的「學習權」不可被抹滅。不管是不是在課堂上昏睡,背後一定有他的理由。有可能是為了社團忘了睡覺,有可能是忙碌,有可能是打工賺學費,也有可能是熬夜打了電動,或者是那個我更害怕的原因——因為服藥或者是因為逃避。現在的孩子壓力大到有時我無法理解,有的人可能固定得吃半顆到一顆安眠藥才能獲得一夜好眠。對於我這種長期短眠,甚至是失眠的人很能瞭解這種痛苦。

但我為什麼會有這樣激烈的反應,得從這場敘說開始說起。學姐幫我做完這場敘說,讓我瞭解自己這一輩子被「分數」跟「壓力」,甚至是認同、評價苦苦追尋的痛苦。國小高年級的時候,老師太過於關注我,把成績視為一切,總是以排名來論斷孩子的成就,搞得班上競爭不斷。還記得最後幾次月考,我故意在考試沉沉睡去,數學掉了好幾分也掉出前幾名,那時眼睛簡直不敢直視導師。「成績不好等於不受教」,更或者為了追尋好成績,到最後我在班上被一群女生排擠,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形象與評價的混淆,從此變成人生路上的重的事。或許沒有人想到,才國小的孩子竟然得用這種方式力求肯定。

等到多年後,我自己拿到了教師執照,只有勸誡自己「永遠不要用成績去看到任何孩子的成就」,完全是因為小時候受的傷害太大。至今我還是很感謝國小的導師奠定我課業的基礎。但也從聆聽自己過往的敘說中發現,原來那段日子的傷害,如此深遠不散。

更或許,這讓我國中的生涯呈現一段遽烈的反差。放牛班、全班僅五人考上公立學校——但卻也是我最懷念的一段日子。那個時候,被班上的大哥掐住恐嚇過,也曾看著導師不畏懼地處理棘手的國中流氓事務,更讓我瞭解原來自己傻大姊的個性其實是在那段時間中被形塑出。那時善惡僅在一念之間,跟大哥們稱兄道弟後,我可以透過一段謠言讓自己討厭的人被大哥追著跑,進而呼風喚雨。國小的排擠如果稱作險惡,這些國中的小流氓則是義氣重如山。在這裡可以看到集體的力量有多麼偉大,也不近乎是一群成績不好的孩子搞七捻三,他們也有自我的主見。導師的恩威并施,也讓我們這群人在多年後一直懷念她的「永不放棄」。即使是我這個有搭上公立高中行列的學生,也對這樣的德澤感念於心。

最後的一路爬升,依舊讓我在生活上的缺憾不消。不提大學鑽盡牛角的那五年,或許連經過敘說之後的研究所生涯也是不斷地一直探索。最後,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連我自己都沒有答案。更或許,我是經由實習後才慢慢瞭解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還有很多,從學生那頭得到更多的力量。最後我才瞭解,這十年來自己一直想不透的一些問題,透過實作、輔導,原來我也可以提供一些經驗跟輔助。

     學習權、人生的選擇或者是功課,又對那些高中小朋友有什麼意義?透過課堂觀察,或許能瞭解更多(我也期望能瞭解更多)。我總希望,這些小朋友能克服生命給他們的功課,相信雖然人生有著陰影,但還是有著美好的向光處。而善念,能持續傳播。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偶然間看到自己前兩年的文章,再加上原本「暗算」應該要在父親節前拿到畢業證書,但最後失算連「父親節快樂」都沒有說,大概是一直不斷地在格式魔咒與「上傳不予通過」的惡夢間徘徊。

我總是在課堂上說,大學畢業時,我回家把畢業證書丟給老爸,跟他喊著「欸,你的一百萬」。這次的這張證書,大概不只這個數字。陳安儀寫著爸爸的記憶,描述他的爸爸陪著孩子講述睡前故事的日子。讓我也想說說,我的老爸為我做了什麼。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在康熹版的中國史P.15  何為"先聖後裔"之國?之前並沒有太注意著個詞   不過我的想法是  會不會是指孔子這些先賢的後裔啊??  呵呵      好像有點荒唐  

第二章這個部分的重點是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禮樂制度,他們就像三個支柱一樣支撐著整個西周。西周初年,對征服地區進行兩次大規模的封建措施,學者認為具有武裝殖民軍事占領的性質。

課本當中提到兩次分封,第一次是武王克殷,第二次是周公平訂三監之亂後。

封建對象:姬姓之國占絕大多數。以地區而論,今天河南與山東兩省的封國最多;用意在控制戰略要地。

1.姬姓子弟:管、蔡、魯、燕等,為新建之國。

2.姻親功臣:姜姓之國,如齊、申、呂、許等皆是

3.先聖後裔:薊、陳、杞等國。為商代統治時期已經存在的諸侯國或獨立國,商滅後歸附周室。

4.殷室後代:微子啟(商紂王庶兄)封於宋。以商丘一帶的土地及部分殷民封給商室的後裔。

把堯之後封於薊,舜之後封於陳,禹之後封於杞。(古代共主的後裔和傳統古國),所以這裡的先聖後裔主要還是指的是堯、舜、禹

等之後代。孔子是東周人,年代也不合啦。


2.P.15士的"食田"是士大夫分封的嗎?  課文說"食田"無法世襲   那麼父親的"食田"在父親死後是又回到士大夫手中?

此時主要的階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

是一層一層分封統治土地跟權力,各個等級間有一定的權力與義務關係。因此士的食田由「卿大夫」分封,死後就得歸還給原來的卿大夫。


3.P.16的宗法制度中  他說大宗"百世不遷"  小宗"五世則遷"  是不是代表一位與天子為手足的諸侯表一位與天子為手足的諸侯
 他相對天子是小宗   但在諸侯國是大宗   所以兩邊都得祭祀  而且一邊"百世不遷"   而另一邊"五世則遷" ?唉!  這部份一直搞不懂  而且課本的圖好像還說士大夫以下都"五世則遷"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注意看課本P.16的圖2.1.5說明,遷是指「遷神主牌位」。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禮樂制度是一種很靈活又有身份等差的綜合體,所謂的「大宗、小宗制」,如果是周天子跟諸侯比,周天子為大宗、諸侯小宗,意思就是在祭天祭祖時,周天子是老大,有主祭的資格。但在諸侯國中,該諸侯是老大、是主祭,其他的庶子或卿大夫是陪襯,這個時候該諸侯就是「大宗」。

所以你看,宗法跟禮樂制度有身份的差別。因此在衣服上、禮器配樂上有著差異。連宗廟中神主牌的祖先的供奉,天子或封國內地位最尊貴的諸侯可以「百世則遷」,但卿大夫或士的宗廟上的神主牌,就只能刻著五代祖先的名字,這就叫做「五世則遷」。然後庶人僅能「祭於寢」,在居室裡祭拜而已,沒有立宗廟的資格。

所以你要注意,宗法是相對的概念,而不是絕對的概念。


4.P.18中"西周王畿和封國內有兩個政治區域"是什麼意思??

這兩個政治區域就是「國」跟「野」,居住在國中跟近郊的人稱為國人(貴族與平民),居住在郊外的人稱為野人(土著與殷人後裔)。兩者的差別不僅是政治的,也是社會的。

士是國人的主體,服兵役作戰是重要義務。他們也有參政的權力,可以參與遷都的投票、外交的戰與和、決定君王廢立。

而野人是不准有宗法組織的,他們的宗廟往往在周人武裝殖民後就被摧毀。他們主要從事各種勞役與農業生產,而不當兵作戰。地位遠低於國人,自由也受到極大的限制。

回應你問的第五題,殷人雖然也有受到分封,但這種分封也是一種監視,殷人後裔的宗廟被摧毀,因而變成野人。為了不讓他們再爬起來,所以才會有三監(管叔、蔡叔、霍叔)的監視。


5.P.18課文說的"野人"包括土著和"殷人後裔"這是怎麼回事呢?P.15不是說"殷人後裔"有被分封嗎??

除了名詞的解釋外,以下概念常考,你可以試看看自己可不可以靠概念回答出來:

1.「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此段話代表什麼意思?

2.封建親戚,以屏藩周的意義為何?

3.「國」與「野」的不同

4.97學測第三十九題,你分辨得出來西周跟宋元明清的宗族有什麼不一樣嗎?

這個時期的宗族組織機能完整,族人間患難相助,經濟上相互依賴;族長代表本族,可率領族眾參加戰爭;若族人違反規範,就在宗廟前聚集族眾施以處罰。這種兼具政治、經濟與軍事共同體型態的宗族組織,可能出現在何時?

(A)西周                      (B)秦漢

(C)唐宋                      (D)明清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好意思  我又有些問題了


1.在泰宇第一冊的P.79   它說的"廣勇"是什麼呢??人名嗎??
2.在P.83   所說的"委任立法制度"的確切意思是什麼呢?


回答:

1.廣勇是指由廣州來的地方傭兵(民兵)。這個部分建議你結合中國史課本,有關太平天國的這個部分來看。從曾國藩為了平定太平天國之    亂,開始指揮部下訓練團練,所以開始有湘軍、淮軍等武力集團。這個時候中央無力平亂,所以督撫、地方的權責加重,顯示地方權力遠    遠高於中央。

   台灣民主國時期的「廣勇」,是唐景崧派副將黃翼德偕同吳國華,從廣東花錢招募而來的,而所募得大多係流氓大盜,素質很低。還有一部份抗日的人力是台勇(從台灣各地招募而來的民兵)跟劉永福的黑旗軍。

2.其實我有點不太知道該怎麼解釋「委任立法制」。但從法律的概念來說,行政命令又可依其淵源分為:一、委任命令(亦稱授權命令):即須經法律授權始能發布之命令,英、美法系稱之為委任立法(Delegated Legislation)其行政機關之行政立法,多限於此種。委任立法通常須於本法中定其授權立法的主旨 (Subject of Legislation)與標準(Standard or Criterion),且不得變更法律之規定,並須受法院之審查。(資料來源

簡單來說,日治時期的「委任立法制」,就是日本政府訂立六三法,賦予台灣總督立法權,形成一個不同於日本的域外法權。

六三法   

看到三民課本附的這段「六三法」資料閱讀,就大概可以瞭解為什麼1920年代台灣會興起「六三法撤廢」運動。因為這些台灣仕紳,覺得自己是「次等公民」,明明大家都是日本國國民,為什麼殖民地卻不可以享有同等的法律對待,也不能召開議會表達意見?難免會有不平衡的心理,就促使了1920年代的台灣政治社會運動風潮。所以建議你把六三法-->三一法-->法三號依序汰廢替換的意義,合起來看。接著跟P.94的台灣社會運動背景合在一起讀。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