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感想,不管怎樣:「該體貼些」,而且時時刻刻,不管遭遇到怎樣的人事時空,都期許自己,該為對方著想。無論學術上有怎樣的爭論,這不是個拿著槍斧砍來砍去的世界,一切照著史料跟論理來走,和平多了。即使牽扯到人事,或許又是另外一回事;去年總戲稱我在教甄考試時,其實是在觀察人心。除了考試的焦躁外,這其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可以看人選擇怎麼討論與付出,但你也可以看著他人藏私,永遠只想到自己。

而說到自己,我們總希望自己是個有判斷能力的人,沒有人願意當頭被人牽著鼻子走的牛。但,我們卻常被情緒牽著走,甚至有時比發狂的牛隻們更恐怖,看到了紅布就衝上前去亂鬥。這樣的狀況,在身邊的人缺乏聯絡又大多出了社會後,更加明顯。這種情緒說不定來自於壓抑,甚至是進而選擇不與人溝通。畢竟我們從小到大,師長們大多教導我們如何成功、爭勝,卻常忘記告訴孩子們如何溝通跟面對情緒,甚至是失敗。得勝有那麼重要嗎?而溝通有那麼困難嗎?

吃過這樣的虧太多次,有時自己也像是隻鬥牛。全然不壓抑,幾近斷絕聯絡,這是年輕才有的專利,每每這樣的情況看(聽)多了,總是提醒自己:「戒之、慎之」。

學生時代的我們,可以在意表現與成績。出社會之後的我們,或許可以更審思態度。不知道為什麼,又想起郝明義在書裡頭談起笛卡兒的那句話:

永遠只求克服自己,而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願望,而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要始終相信這一點,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沒有一樣事情我們可以自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改善不了的,就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痴心妄想。這樣也就可以安分守己,心滿意足。    —笛卡兒‧談談方法—

沒辦法(也不能)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我期許自己不管怎樣,面對學問、教學、人群,都該更體貼點。或許該收斂起自己無意中流露的負面念頭,寬和而善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