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於2006年4月21日
晚上走出總圖時,在外頭看到四個穿著粉色衣服、綁著雙辮的小女孩,利用商院前的一面牆與前頭的廣場,玩起了大範圍的——

「一二三,木頭人!」

坐在階梯上看她們玩了好久,想起I那天跟我說的話。他問我最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我隨口答了一句失憶。那天早上從惡夢中掙脫,整身冒著冷汗。醒來看不見室友,整個人頹然坐在床上,不自覺地嚷著「好想失憶」。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時快樂的代價
作詞:林夕 作曲:許茹芸

有沒有 一種快樂
曾經纏綿悱惻 過後不會不捨
有沒有 一段激情
能夠像一首歌 聽完了就算了

我們總懷著希望 面對未知的絕望
直到我們能夠微笑著失望

有沒有 一個方法
勉強吻他嘴巴 不付任何代價
有沒有 一種喧嘩
曲終人散以後 能讓寂寞昇華

快樂著痛苦 到底該笑還是哭
還是擁抱著會消失的玩具我們才會滿足
越大的快樂 可能越快要結束
難道我們要追尋的 是痛苦

非愛他不可 忍著眼淚快樂 何必呢
愛不愛都可 又有什麼快樂 怪不得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顏敏如

和去年(2006)一樣,是在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下接到他的電話–David Signer,蘇黎世Weltwoche週報國際版的編輯。不同的是,這次不再需要我提供採訪名單及有關台灣的訊息,而是傳來一份中文譯稿,希望我能代發。

Signer去春在台北採訪後,寫了篇報導刊登在瑞士德語區,有67年歷史,政治立場傾右的高品質讀物「世界週刊」上。約一個月後,該文即被譯為荷蘭文。我曾寫了篇文字對這份報導做重點介紹。半年後的現在,終於有了中譯文的出現,而中譯的原委,請看下面譯者自己的說明。

David Signer給我德文原稿的篇名是「Taiwan」,發表時,「Leben im roten Bereich生活於警戒之境」是週刊主編所下的標題,到了荷蘭則成了「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台灣的愛與寂寞」。有趣的是,瑞、荷兩地不同的標題,顯示這兩份媒體對同一篇文章的不同閱讀角度,卻對於報導內容有了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之效。

我以德語原稿對照,訂正中譯文時,發現有些部份並未譯出。後來才知道,譯者所參照的,未發表的英譯並不完全。我除了把中譯文的句子、標點做了更動之外,經過和Signer商量,還將未譯出的部份一併補足。現在讀者看到的將是完整的報導。

Signer赴台之前,看了台灣導演的電影、讀了台灣作者的翻譯小說、搜集有關資料、向我提出問題。這種種事前的周詳準備工作,就是要把自己「沈浸」其中,就是要儘量提供瑞士讀者,台北較真實的一面。我們不但可以從他的報導讀出一位敬業新聞工作者的用心,更應自問,台灣的媒體何時能資助優良寫手對其他國家做深入報導。而他所提出的,台灣如何使自己無可取代,則是值得朝野深思的議題。

作者:顏敏如

和去年(2006)一樣,是在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下接到他的電話–David Signer,蘇黎世Weltwoche週報國際版的編輯。不同的是,這次不再需要我提供採訪名單及有關台灣的訊息,而是傳來一份中文譯稿,希望我能代發。

Signer去春在台北採訪後,寫了篇報導刊登在瑞士德語區,有67年歷史,政治立場傾右的高品質讀物「世界週刊」上。約一個月後,該文即被譯為荷蘭文。我曾寫了篇文字對這份報導做重點介紹。半年後的現在,終於有了中譯文的出現,而中譯的原委,請看下面譯者自己的說明。

David Signer給我德文原稿的篇名是「Taiwan」,發表時,「Leben im roten Bereich生活於警戒之境」是週刊主編所下的標題,到了荷蘭則成了「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台灣的愛與寂寞」。有趣的是,瑞、荷兩地不同的標題,顯示這兩份媒體對同一篇文章的不同閱讀角度,卻對於報導內容有了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之效。

我以德語原稿對照,訂正中譯文時,發現有些部份並未譯出。後來才知道,譯者所參照的,未發表的英譯並不完全。我除了把中譯文的句子、標點做了更動之外,經過和Signer商量,還將未譯出的部份一併補足。現在讀者看到的將是完整的報導。

Signer赴台之前,看了台灣導演的電影、讀了台灣作者的翻譯小說、搜集有關資料、向我提出問題。這種種事前的周詳準備工作,就是要把自己「沈浸」其中,就是要儘量提供瑞士讀者,台北較真實的一面。我們不但可以從他的報導讀出一位敬業新聞工作者的用心,更應自問,台灣的媒體何時能資助優良寫手對其他國家做深入報導。而他所提出的,台灣如何使自己無可取代,則是值得朝野深思的議題。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家裡發生了一點事。故事的主角是我小弟。

小弟跟我差八歲。往往在我吐露出這樣的訊息時,身旁的人總會發出類似這樣的驚呼:「你們倆怎麼差那麼多歲,你媽媽是不小心的嗎?」我總是會冷冷地給予一貫的答案:「他是我媽媽期待很久的寶貝兒子!」

以前會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總覺得弟弟出生之後,搶走了爸媽對我跟妹妹的愛。但老實說,我那時是很期待弟弟的出生的;有「香火傳承」壓力的媽媽,近四十歲決定鼓起勇氣懷第三胎。因為害怕腹中胎兒又是女生,所以懷孕期間都沒有做羊膜穿刺確認胎兒性別。那時小二的我,對於媽媽的那種壓力似懂非懂,但還滿能瞭解媽媽對於「兒子」的熱切渴望,為了讓媽媽安心,還跟媽媽打了賭,說肚子裡頭一定是一個小弟弟。從小抽獎運勢不錯的我,贏得了最後的賭注。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那時候 by vanny

我漏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糊塗了什麼/那過了好久/從沒忘記過/也從沒說破/你欲語還休/說如果如果/如果那時候/衝動沒被認真對待/喜歡沒誤解成愛


如果那時候那時候/我們沒有說
如果那時候那時候 /我們都沈默
如果那時候那時候
我們能知道這不過是夏天的寂寞/過了就不痛
沒有什麼需要急著補充/青春不過一陣雨飄過/淋濕了我就走

vanny的blog: vanny's note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